
策展幕後_「清法戰爭:西仔反印象記」特展中的海外臺灣史料
發布日期 :
作者:林孟欣、陳涵郁、張安理(「清法戰爭:西仔反印象記」特展策展人)
1884年6月,清廷與法國政府因為安南(今越南)的歸屬問題,禍及孤懸海外的臺灣,不只基隆、淡水與澎湖陷入戰火,臺灣還面臨全島遭經濟封鎖的困境。這場歷經近兩年的戰爭,現在以「清法戰爭」聞名,而在當時,即臺人口中「西仔反」,而在法國以「L’Expédition Française de Formose」之名流傳著。
「清法戰爭:西仔反印象記」特展

特展主視覺,展期:2024-06-25~2025-05-04
2024年,正逢清法戰爭140週年,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以下簡稱臺史博)透過彙集十餘年來有關地方社會研究的成果,聚焦當時臺灣社會在強敵壓境下如何組織動員、團結北上抵抗侵略的過程;並重新解讀法軍留下的攝影圖像、戰場紀實與家書,重建戰場的動態實況。我們將焦點轉向戰爭中的小人物記憶,尋找過去可能忽略的細節。這個展覽分成三個單元,內容各自如下:

單元一 無端捲入戰事的臺灣
1884年,法國與越南的軍事衝突因黑旗軍的參戰陷入膠著,為了迫使清國勢力退出越南,法國發動對臺灣基隆、淡水、澎湖等地的軍事攻擊,意圖挾制臺灣作為和談的抵押品。 法軍在臺灣周遭的軍事行動,可分為4個階段:一、法國遠東艦隊的編成;二、在基隆跟淡水開啟戰火,占據基隆;三、封鎖臺灣海峽,攔截、騷擾往來沿海的船隻;四、轉進攻占澎湖,作為撤守基隆的藉口。 這場戰爭的起因與臺灣無關,臺灣卻無端被捲入戰火,最後被迫成為成敗的關鍵籌碼,一再顯示著戰爭本質的荒謬。

單元二 死亦為鬼雄:自己的家鄉自己守
面對「西仔反」的挑戰,臺灣戰場的軍事動員,除了跨海調派來臺的湘軍和淮軍之外,臺灣在地義勇也參與作戰。面臨外國的侵略,在地人凝聚了共同體的意識,武裝動員到戰場支援,關鍵領袖包含林朝棟、張李成、姜紹基等。 至今基隆、淡水等地的廟宇中仍可見到交趾陶、壁畫、匾額訴說著神明助戰傳說;淡水「拜門口」祭拜亡魂儀式,以及保儀尊王從木柵到淡水的遶境路線,都體現了信仰、人群網絡與戰爭集體記憶的交織。

單元三 戰火浮世:遙盼歸期的旅程
法國軍官安德烈・薩勒(Firmin André Salles)的紀實攝影,是目前所知臺灣史上首次留下戰爭過程的影像紀錄,將其與隨軍醫官助理科邦(René Coppin)書信,以及名列重要古物的嘉諾(Eugène Germain Garnot)著作——《1884~1885年法國人遠征福爾摩沙》地圖手繪稿及文字手稿共同對照,重新檢視法蘭西帝國於東亞擴張的意圖,亦能看見艱困的戰場實況,包括飲食、疾病問題,19世紀末的臺灣常民風土民情也不時閃現其中。 戰場寄回的家書、刊載在報紙上的訃文與行軍紀錄的纂輯出版,以不同的記憶與再現方式,重塑對這場戰事的認識與印象。
本特展內所使用重點海外臺灣史料

法國方留下有關清法戰爭的小說與回憶錄

重點史料一 薩勒的攝影照片
安德烈・薩勒(André Salles)是遠東艦隊巡航艦的助理軍官,首度參與海外任務的他,時年24歲;原本就喜愛登山、健行與攝影的薩勒,在清法戰爭 期間共留下了45張攝影作品。 本次臺史博「清法戰爭:西仔反印象記特展」中的「薩勒鏡頭下的遠行」小單元,特向法國國家圖書館(BnF)授權展出24張精選照片,包括薩勒服役的〈偵察號〉甲板上的大炮、法軍在基隆的炮擊、基隆與澎湖港口景色、澎湖村民的日常生業,以及法軍同袍在戰情稍歇時的踏查身影等。既能感受到當時的戰爭氛圍,亦能看到19世紀末臺灣的自然人文風光。





重點史料二 何內科邦寄給母親的家書
何內.科邦(René Coppin)在清法戰爭期間擔任軍醫助理,當時23歲的他共寫了2本日記,寄給母親的信件則多達23封,共140頁。日記與書信內容包含從法國到基隆航程中,各個港口的風俗與新奇事物,以及身屬醫官階級的戰時生活觀察,有時也附上小插圖。戰事後期,由於科邦登上孤拔元帥的拜雅號服務,也因此見證孤拔的病逝,並記載在他最後一封家書中。科邦的書信與回憶錄,已於2012年集結出版為《北圻回憶錄:清法戰爭與福爾摩沙1884-1885》。





重點史料三 嘉諾的回憶錄與軍事地圖手稿
清法戰爭中,關於基隆、淡水和澎湖三處戰場的兩軍對峙過程,目前所知最為詳盡的紀錄,首推1894年在法國巴黎出版的《1884~1885年法國人遠征福爾摩沙》(L'expédition Française de Formose, 1884-1885)。作者嘉諾(Eugène Germain Garnot)以參戰軍官的視角,記錄自己的親身見聞,以及法軍如何藉由偵查結果擬定戰略,因應戰情變化再臨機應變等過程,也包括清軍大炮配置數、武器殺傷力程度種種細節。 嘉諾除了以文字描述戰事,書末還附了10張手繪彩色地圖,透過視覺化圖像說明各戰場的狀況,包含1幅臺灣及離島的完整地圖、1幅北臺灣地圖、6幅基隆相關地圖、1幅淡水相關的地圖及1幅澎湖地圖。這些地圖並非嘉諾自己憑空完成而是有參照其它前人繪製的地圖,他會在地圖上方或下方用工整的文字註明此張圖的參考範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