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網站需要開啟JavaScript
JavaScript is required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海外史料看台灣 LOGO

海外史料看臺灣

藏在世界的哪個角落?追尋海外的臺灣原住民文物藏品

發布日期 :

作者:張安理(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館員)

自籌備處時期,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以下簡稱臺史博)在世界各地研究典藏機構調查臺灣相關文物,臺灣原住民文物是其中重要一環。19世紀的臺灣原住民文物,主要收藏在歐洲,代表案例是「英法博物館「臺灣資料」調查研究計畫」、「德國庋藏臺灣關係文物調查研究暨文物資訊建置整理計畫」。而20世紀的原住民相關文物,以日本典藏為大宗。代表案例是「日本東京外國語大學臺灣音像資料調查計畫」、「⽇本東京外國語⼤學臺灣資料研究計畫」與「東京外國語大學臺灣資料庫資料建檔解讀案」。

19世紀的歐洲臺灣文物

物件、照片為主要收藏

19世紀後半葉,因為臺灣開港通商,開放外國人登陸,歐洲人陸續來臺。他們有些人是外交官,有些人是傳教士,有些人是來貿易的商人,而有些人純粹是探險家。他們帶原住民文物返回歐洲,多半是因為當時歐洲對海外世界相當好奇,無法親身前往海外的人,試圖透過文物了解海外,原住民相關文物因緣際會紛紛入藏博物館,成為歐洲人認識海外的途徑。

英法博物館「台灣資料」調查研究計畫

英法博物館「台灣資料」調查研究計畫

本計劃主要調查英國劍橋大學考古人類學博物館(Museum of Archaeology And Anthropology,University of Cambridge)、牛津大學皮特瑞佛斯博物館(Pitt-Rivers Museum,Oxford University)、以及法國巴黎人類博物館(Musée de l’Homme) 的臺灣非文字性藏品。報告目的是深入了解這些博物館如何收錄和展示臺灣的文化和歷史資料,計有566件台灣文物和影像作為研究內容;並環繞著藏品延伸至相關人、事、物、地等收藏脈絡之研究。因此,計畫過程中逐件針對藏品物質和技術特性、社會文化脈絡、以及採集者與採集時空背景等進行資料彙整研究。有關在巴黎人類學博物館所調查的臺灣文物,目前改至凱布朗利博物館(musée du quai Branly)存放。

德國庋藏臺灣關係文物調查研究暨文物資訊建置整理計畫

德國庋藏臺灣關係文物調查研究暨文物資訊建置整理計畫

本計畫主要針對德國柏林民族學博物所藏(Das Ethnologische Museum zu Berlin,以下簡稱 EMB)之臺灣非文字性藏品進行調查,目前已知自臺灣物件分藏於該東亞及南亞/東南亞部門。整體而言,東亞部門保存的絕大多為漢人(包括客家人)的用品;而南亞/東南亞部門所典藏的大多為原住民(包括平埔族)的用品。本報告首先概述了調查過程,包括對德國主要博物館和私人藏家的訪問及調查。研究團隊收集了涉及臺灣歷史、文化、經濟和政治的各類文物,涵蓋了從19世紀至20世紀初的各個時期。這些文物包括當時的書信、地圖、照片、藝術品以及其他與臺灣原住民相關實物,計有476件臺灣文物、74 張臺灣歷史照片,以及424件資料登錄卡與60件資料簿。

20世紀的日本臺灣原住民文物

以照片、影音為收藏大宗

1895年起,日本統治臺灣50年。為了解臺灣的族群,政府多次派員調查臺灣原住民,最有名者為鳥居龍藏,為臺灣原住民族分類理論墊下基礎。本館所調查日本原住民文物,主要以東京外國語大學收藏為主,包含小川尚義和淺井惠倫,針對西拉雅族與泰雅族的調查內容。加上20世紀時,攝影與錄像等技術發展起來,所以此時期的原住民文物,開始有了動態的記錄。

日本東京外國語大學臺灣音像資料調查計畫

日本東京外國語大學臺灣音像資料調查計畫

本調查計畫係國立東京外國語大學亞非語言文化研究所有關臺灣資料,主要是語言學家小川尚義(1869-1947)於1896-1936在臺灣任職期間所做的研究資料,以及淺井惠倫(1895-1969)於1930至40年代在臺灣調查所得或收藏的語言資料,含田野筆記、資料手稿、複製稿、文獻抄本、文獻譯本、照片、無聲影片等。淺井惠倫因個人興趣,除田野調查筆記外,也拍攝許多原住民照片、動態影像以及錄音出版資料,當中音像最為生動,含有非文字類的聲音、語調、肢體動作與姿勢。這些珍貴資料直到1980年代開始,才漸漸被注意到並由日本、臺灣學者進行整理分析。本調查計畫即以平埔族相關之照片、影音為核心,先整理其清單,並將其相關脈絡之田野筆記文書一併列出,希望能夠完整整理臺灣平埔族相關資料之數量統計。

⽇本東京外國語⼤學臺灣資料研究計畫

⽇本東京外國語⼤學臺灣資料研究計畫

本計畫針對日本東京外國語大學所藏淺井惠倫的西拉雅族錄音錄影進行調查與解讀。

東京外國語大學臺灣資料庫資料建檔解讀計畫

東京外國語大學臺灣資料庫資料建檔解讀計畫

本計畫針對日本東京外國語大學所藏淺井惠倫的原住民錄音進行實地調查,採訪耆老追尋淺井惠倫所錄歌謠。本次以台灣南部為主。包含嘉義的鄒族,台南郊區的西拉雅族,高雄山區的布農族、卡那卡那富族、拉阿魯哇族、下三社的魯凱族、以及大武壠族,還有屏東縣的霧台魯凱族。東部的錄音有阿美族、噶瑪蘭族、以及蘭嶼的達悟族。其餘是新竹苗栗一帶道卡斯族和賽夏族的錄音,以及台灣東北部巴賽族的錄音。錄音的內容以傳統歌謠和傳說故事為主,還有錄了一些詞彙(身體部位、數字)和他自己寫的會話,以及「咒詞」。

回上一頁
loading